 壯觀的墩臺預制場。 廈門網訊 (廈門晚報文/圖記者 陳鵬程)正在建設中的廈門第二東通道采用了哪些創新工藝?這些新工藝對工程進展有多大的提速作用?2020年12月31日下午,廈門市交通建設品質工程暨高速公路信息化、標準化施工觀摩會在第二東通道工程現場舉行,上述問題在現場都能找到答案。 海上承臺 無封底鋼套箱技術可節省工期近150天 無封底鋼套箱壁體采用新型U型鋼板樁替代定型鋼板,底板在后場批量預制,拼裝高度不受水位影響,有效作業時間長。底板在承重主梁上完成拼裝,下放到位后,先后通過拉壓桿、剪力板實現抗浮與承重及受力轉換。 據現場負責人介紹,無封底鋼套箱技術主要應用于深水區域,第二東通道221個承臺有114個位于海中,用到該技術的有47個,這47個承臺使用新技術后,較傳統鋼套箱節約近150天的工期,預計今年6月份完工。 預制墩臺 千噸“海上積木”接縫平整度2毫米內 第二東通道的海中橋梁采用裝配式預制墩臺,共計35座,需大型預制構件共83件,均在翔安隧道通風塔附近的墩臺預制場預制。目前已完成26件,有3件送抵海上安裝,最重達2620噸,高26.1米。 中交一航局墩臺預制場項目總工程師王海波介紹,如此大型的預制構件要在海上完成拼裝,對豎向垂直精度以及相鄰兩個預制件接觸面的平整度要求極高。施工技術團隊設計了專用定位架,使墩臺垂直精度控制在5毫米內;利用干接縫印模定位工藝,把干接縫頂面平整度控制在2毫米之內。墩臺預制完成后,利用軌道將臺車和墩臺一同橫移至存儲區或出運到半潛駁船上。 【項目介紹】 廈門第二東通道西起枋鐘路與金尚路交叉口,以隧道方式下穿現有枋鐘路,向東以橋梁方式跨廈門東海域,終于翔安大道,路線全長約12.371公里。按建設順序,第二東通道將成為廈門市第7座橋隧跨海通道, 2022年竣工后,廈門市將形成“五橋兩隧”跨島交通格局。
|